
作者:Diego Paiva , Audrey McElroy
翻譯:張德玉 建明工業(yè)(珠海)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經(jīng)理
腸道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對飼料中的成分非常敏感。特定的營養(yǎng)物質的不同含量水平會影響到腸道微生物菌群,并影響到雞的生產性能及對疾病的易感程度。幾個不同的飼料成分可能就會使產氣莢膜梭菌快速增殖,并導致壞死性腸炎的發(fā)生。
易導致NE的幾種谷物類成分已經(jīng)被認定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配方中添加的谷物(大麥、燕麥、黑麥、小麥)含有很多難消化的,可溶性的抗營養(yǎng)因子(NSP)[17,18]。然而,NSP為什們會導致雞群容易患上NE的機制還不清楚,NSP在雞的腸道內會增加消化物的粘性,影響肉雞的生產性能。NSP影響生產成績,可能與其降低營養(yǎng)物質的消化吸收有關,比如,氨基酸,脂肪和膽固醇,并且還會影響到糖的吸收[20,22]。
這些營養(yǎng)物質會在腸道內被微生物利用,可能會改變腸道內菌群類型和菌群平衡狀態(tài)[22,23]。Jia等稱,日糧中高水平的NSP使雞腸道中的消化物變得更加粘稠。NSP引起腸道消化物粘稠,主要是由于NSP刺激腸道粘膜分泌粘液增加,并增加了復合多糖與水結合的能力。高粘度的消化物會阻止食物與消化酶的接觸,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。結果導致未被充分消化吸收的營養(yǎng)物質進入腸道后端被微生物利用。導致產氣莢膜梭菌快速增殖超過其他菌群[23]。
日糧蛋白質水平和蛋白來源也會影響雞群NE的發(fā)生。高蛋白日糧會導致腸胃食糜高蛋白水平,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很好的基質[14]。另外,蛋白質在小腸中被消化成含氮(氨基酸和多肽)混合物,不僅會提高腸道內PH還會引起腸道致病菌的繁殖,包括產氣莢膜梭菌[8,15]。有證據(jù)表明,蛋白質來源要比蛋白質水平對NE的發(fā)生影響更大。含有動物蛋白(魚粉,肉骨粉)較高的日糧,NE的發(fā)生率會更高[28]。Timber等認為動物蛋白含有更高水平的難消化的蛋白質進入盲腸,給產氣莢膜梭菌繁殖提供了基質。另一種可能性就是,日糧中氨基酸不平衡(尤其是蛋氨酸和甘氨酸)導致盲腸中產氣莢膜酸菌繁殖,出現(xiàn)NE癥狀[5,28]。然而,為什么動物蛋白日糧更容易導致NE的發(fā)生,現(xiàn)在還不清楚。
礦物質在日糧中的水平也會影響雞群NE的發(fā)生。Zn是第一個與NE有關的礦物質,Zn參與α-毒素的激活。產氣莢膜梭菌產生的α-毒素依靠性Zn水解脂質膜[15,29,30]。該機制在產氣莢膜梭菌毒素章節(jié)有詳細的論述。日糧中Ca的水平也與NE的發(fā)病機制有關,但是Ca是如何有利于產氣莢膜梭菌的機制還不清楚。有可能超額的Ca會使腸道PH升高[31,32],產氣莢膜梭菌比在自然環(huán)境中生長的更快。Paiva等[34]報道稱,由NE導致的死亡率,在日糧中添加0.9%的Ca要比添加0.6%的高。但是,在該研究中并未觀察兩種Ca添加量導致的胃腸PH的變化,有可能Ca是激活α-毒素和NetB毒素需要的,但是該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。
(未完待續(xù))